世界这么大,应该去看看 ——南开大学文学院赴庄浪暑期社会实践团郭漫村考察记

2019年7月13日,南开大学文学院赴庄浪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一行12人来到了在庄浪县考察的最后一站——韩店镇郭漫村。

 

通向郭漫村的山路布满了石子,盘曲蜿蜒。这条路是村民外出打工的必经之路,是孩子们下山上学的必经之路。村里有多少人从这条路走出来看过外面的世界?多少人用一辈子的时间把自己锁在山里?扶贫先扶智,对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来说,不是没有分量的口号,而是通往美好未来的途径,是拔除“穷”根的必由之路,在脱贫攻坚战中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 

一、人生的路不只有山路

 

世界这么大,郭漫村的孩子走的最多的路是山路。在孩子们的心中,大山的外面是什么?

 

孩子们拿着崭新的地球仪,看着这颗蔚蓝色的星球。他们看不到郭漫村,但却看到了郭漫村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。孩子们从我们手里接过学习和体育用品,脸上笑开了花。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涂俊说:“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,我心里也很开心。虽然生活贫困,但是这些孩子们热爱生活,渴望学习。知识改变命运,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,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。世界这么大,孩子们将来能出去看一看。”

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

主任涂俊给孩子们发放带来的地球仪等学习用品  梁玲丽摄

 

郭漫村三社社长李永华和妻子周金梅,生养了5个女儿。三女儿李阳,上六年级,学习很好,获得了很多奖状。但只贴了几张在墙上。周金梅说:“以后要贴在新房子(异地搬迁房)里。”周金梅不识字,不会写自己的名字。她娘家有七兄妹,只有四个兄弟能上学读书。“我后悔没有上学。不论以后生活如何,我要让每个孩子都上学。”周金梅眼中泛起了泪水。搬迁到异地搬迁房以后,周金梅打算把牛卖掉,供养孩子们读书。

 

 

二、苦日子的韧劲

 

走到郭漫村村口,就看到村民们对着我们笑。我们从笑容中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善良,也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与辛酸。一根木头抵着一堵随时都要倒塌的土墙,我们仿佛看到了村民与贫穷抗争的韧劲。

村民住宅的墙 李娇娇

与庄浪县常见种植苹果和土豆的梯田不同,郭漫村地处深山,经常出没的野猪危害农作物,导致农业收成不稳定。因此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,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。下雨的时候,村里的老房子“床头屋漏无干处”。外面的雨停了,屋里的雨还继续下着。

南开大学2017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

龚怀谷向村民了解郭漫村情况 李娇娇摄

郭漫村的村民住宅,依据山势而建,层层分布。其中,马学英家、社长家和袁存香家处于郭漫村的最下一层。

村民住宅 徐志豪摄

马学英家在路边。她的儿子患有尿毒症,在镇上医院治疗。儿媳妇在镇上照看着。马学英抹着眼泪说:“没钱大病很难治。托国家政策的福,90%的医药费都能报销。儿子在,家就在。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,孩子的病会好起来的。”医疗保险制度给马学英家照进了生活的光亮,给患病的儿子带来了生命的希望。

郭漫村部分生活场景 张树楠摄

三、新生活的期待

郭漫村在山上,交通不便。村民走到山下需要一个多小时。遇到阴雨天气,山路泥泞,村民下山更加困难。为了改善村民生活环境,郭漫村正在进行异地搬迁。异地搬迁政策是国家扶贫工作中重要的一环,给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创造新生活的条件。

正在修建的异地搬迁房 张树楠摄

 

山下,整齐划一的异地搬迁房正在修建。房屋的内部格局是根据村民的居住习惯设计建造的。每套房屋都有一厨一卫,一间正房一间偏房。厕所安装了马桶,不是以前的旱厕。庄浪县政府金融办主任张得旺带领我们参观,“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从山上搬下来居住在这里,预计今年就要实现全部入住。村民不用住在危房里,住房安全就有了保障。住在公路边上,交通便利。孩子们上学不用再走山路。自来水全部入户,用水就方便多了。”政府给予购置异地搬迁房的村民补贴和无息贷款,保证每家每户都住进安全舒适的房子里。

庄浪县政府金融办主任张得旺向实践团介绍异地搬迁房情况 梁玲丽摄

目前,郭漫村的孩子们上学,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。他们早上离家时带着馍馍和咸菜。这是他们的午饭。中午待在学校里,下午放学才回来。有的孩子太小,山路不好走,上学放学都得家长去接送一下。

“等到住进新房子里,一切都会慢慢好的。”袁存香抱着五个月大的孙子坐在床边,笑着说。“没有钱也得住,得为孩子们的前途考虑。搬过去以后孩子们上学就方便了。”

袁存香抱着孙子 李娇娇摄

异地搬迁房寄托着郭漫村村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,对新生活的期待。

 

 

 

四、最好的一顿饭

 

中午,我们在村民家搭伙吃午饭。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朴实和善良。在社长家,我们或坐着,或站着,或蹲着。在一张矮方桌上,摆放着这里最好的饭菜——浆水面。一碗碗薄厚均匀的手擀面,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调料。一碗葱、香菜、韭菜末,一碗盐,一碗汤,三盘野菜。野菜是从山上一根根挖下来的。周金梅不停地进出厨房,端出来一碗又一碗面。

实践团在村民家吃的午饭  梁玲丽摄

 

南开大学2017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徐泽楠端着碗,蹲在院子里吃。旁边蹲着周金梅三岁的小女儿,大口吃着碗里的面。这是她第几次吃浆水面呢?浆水面对当地人来说不是家常便饭,是特殊的存在,是一年都吃不上几次的最好的饭。这碗面是我在庄浪县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,我觉得它比饭店里的饭菜还要好吃。

徐泽楠和周金梅的小女儿蹲着吃浆水面 梁玲丽摄

 

 

 

 

 

下午,马学英家蒸了一锅土豆,给我们吃。土豆才是他们顿顿都吃的食物。我站在阳光下,手里捧着蒸好的土豆,感受着村民待人的温度,暖暖的。

蒸好的土豆 冯元炣摄

五、送你一束花

 

郭漫村的孩子刚和我们接触时,是拘谨的。村民说:“孩子们很少见外人,有点胆怯。”但当你走进他们,他们接纳认可你时,他们会把所有的好都送给你。他们会主动拉起你的手,给你唱歌跳舞,送你花朵。和孩子们相处是不断收获和给予温暖的过程。孩子们主动拉起我手的那刻,我怦然心动。小手拉起大手,彼此的温暖在手心之间传递。

 

“姐姐,给你花。”

“哇!好漂亮的花!”

孩子们从路边采来色彩明亮的野花,放在我们的手中。一朵朵花是孩子们对我们的喜爱,也是孩子们对交流的渴望,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。毛杰看到花朵快要枯萎了,对徐泽楠说:“姐姐,我去帮你找个瓶子,加上水,把花儿放进水里。”毛杰用小刀划开塑料瓶,把花儿放进盛着水的瓶子里。瓶子里装进的不只是花儿,还有孩子们的善良和信任。

孩子们送的花 徐泽楠摄

 

“姐姐,我还会跳‘头上有犄角’。”

孩子们为我们跳起舞。天地之间是她们的舞台,我们是她们的大粉丝。

孩子们在跳舞 李娇娇摄

 

午饭后,袁存香家中,绘画小课堂有声有色地进行着。孩子们欣喜地用我们精心准备的画笔围在桌子上画画。绘画的对象是一只猫。从最基本的起形开始。徐泽楠带领孩子们观察小猫的整体形状,接着把它分成几何形,然后慢慢教他们画。“他们的画充满想象力,用的色彩鲜艳明亮,我甚至觉得他们画的比我都要好。”只要给予孩子们机会,就能激发他们隐藏在内心的创造力。

孩子们在画画 徐泽楠摄

 

“姐姐,送给你!”

“他们把画送给我,那一刻我觉得太幸福了。”徐泽楠说。

孩子们和徐泽楠一起画的画  李娇娇摄

孩子们是渴望交流的,是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。看惯了蓝天白云,也想看看车水马龙。我们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值得他们去看一看。世界这么大,应该去看看。大山是他们的家园,不是牢笼。穷人不穷志。村民虽然生活贫困,但是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。他们都在努力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物质条件。我相信未来等待他们的是美好的生活。

 

临走时,毛杰趴在车窗外,对徐泽楠说:“姐姐,我要加你微信。”孩子们在路边站着,向我们挥手再见。我们带着他们给予的温暖离开了郭漫村。

 

希望就在云的后面。善良淳朴的人儿一定能得到幸福的眷顾。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,在全党全社会的努力下,包括郭漫村在内的无数贫困村人口会脱离贫困,迎接他们的是崭新的美好的未来。

徐泽楠和孩子们的合影 张树楠摄

实践团合影 张树楠摄